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内容包含哪些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并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内涵、内容、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内涵解读
1. 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绩效目标为导向,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环节,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2.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
(1)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是衡量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依据。绩效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相关性和可行性。
(2)绩效预算编制。绩效预算是按照绩效目标编制的预算,主要包括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应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合理配置资源;收入预算应充分考虑税收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确保预算收入的稳定增长。
(3)绩效执行监控。绩效执行监控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预算执行进度监控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监控。通过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执行效果。
(4)绩效评价与反馈。绩效评价是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调整、政策完善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促进其改进管理。
(5)绩效问责与激励机制。绩效问责是对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的责任追究,激励机制是对预算执行效果良好的奖励。通过问责与激励,激发预算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
1.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1)完善绩效目标设定。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立绩效目标库。对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绩效目标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绩效目标设置的权威性和透明度。
2. 推进绩效预算编制改革
(1)实行零基预算。以绩效为导向,重新审视各项支出,确保预算资金用于最需要的领域。
(2)引入权责发生制。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和权利,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 加强绩效执行监控
(1)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提高监控效率。
(2)实行绩效报告制度。要求预算单位定期报告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强化预算执行责任。
4. 深化绩效评价改革
(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预算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2)引入第三方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5. 建立健全绩效问责与激励机制
(1)完善问责机制。对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的,严肃追究责任,形成有力震慑。
(2)建立激励机制。对预算执行效果良好的,给予奖励,激发预算单位积极性。
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我们要在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为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北极星OKR中做目标,在北极星绩效系统中做成果评定,辅助OKR执行与绩效评分;支持OKR数据同步导入绩效系统,给评分带来更多参考。覆盖互联网、金融、文旅、餐饮、 贸易、电商等多个领域,携手打造卓越品牌。欢迎电话15274906496(微信同号)咨询!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