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战略空想家,目标也一直达不成,缺少团队打造方法?用北极星OGSM工具,把 “想” 变成 “做得到”
“我们今年的战略是‘深耕华东市场’”“下个季度要实现用户增长30%”“团队要更有凝聚力”……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在会议室里拍着桌子定战略、喊目标,转身却把PPT锁进了文件夹 —— 战略成了 “纸上谈兵”,目标到了月底只剩 “还差一半”,团队成员各干各的像盘散沙。
不是不想做好,只是总卡在 “想” 和 “做” 之间。有人说这是执行力差,有人觉得是团队不给力,但真正的问题往往藏在更底层:战略没落地路径,目标缺拆解逻辑,团队少共识基础。今天就来聊聊怎么跳出 “空想 - 落空 - 焦虑” 的循环,文末会推荐一个经过验证的工具,帮你把战略变成行动,把目标变成结果,把团队变成合力。
战略不是PPT上的漂亮话,而是能落地的 “行军图”
先问一个问题:你说的 “战略”,团队里的人能说清吗?有个做电商的朋友曾吐槽:“我们CEO在年会上说要‘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结果运营在研究怎么降价,客服在纠结要不要延长响应时间,大家都觉得自己在执行战略,最后钱花了不少,用户投诉率反而涨了。”
这就是典型的 “战略空想”—— 把方向当战略,却没说清 “往哪走、怎么走、谁来走”。真正的战略得像行军图:不仅标着终点,还得画清路线,注明哪里有河流(资源)、哪里有沼泽(风险)、哪支部队负责开路(执行角色)。
比如同样是 “深耕华东市场”,空想型战略只会说 “重点布局上海、杭州”;落地型战略会细化成:“未来6个月,上海聚焦核心商圈的3家线下店,通过会员日活动提升复购率至40%;杭州主攻线上渠道,联合本地KOL做3场直播,月销突破50万”。前者是口号,后者才是能让人动手的指令。
区别在于有没有 “落地三要素”:明确的核心目标(做什么)、可衡量的结果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具体的责任分工(谁来做)。没有这三点,再宏大的战略都是飘在天上的云。
目标达不成?不是不够努力,是没学会 “拆梯子”
“这个月要完成100万业绩”—— 很多人把目标当成一个 “终点线”,却没想过从起点到终点需要搭多少级台阶。就像爬楼时只盯着 10 楼的门牌,却不看脚下有没有梯子,最后要么卡在3楼没力气,要么走错楼梯绕到了天台。
目标达不成的核心原因,往往是 “目标没拆解”。有个做销售的团队曾试过:把 “月销100万” 拆成 “4个销售每人25万”,结果月底只完成了60万。后来他们换了种方式:先算清楚 “100万需要多少客户”(客单价2万,需要50个成交客户),再算 “需要多少线索”(转化率20%,需要250个有效线索),最后拆解到 “每天要加20个精准好友,做5场产品介绍”。第二个月,他们完成了112万。
拆解目标有个简单的逻辑:从结果倒推过程,从大目标拆成小任务。就像剥洋葱,先把年度目标拆成季度目标,季度拆成月度,月度拆成周度;再把 “业绩目标” 拆成 “客户目标”“线索目标”“动作目标”。每个小任务都要满足 “具体、可衡量、能实现、相关联、有期限”(SMART原则),比如 “本周加20个精准好友” 就比 “本周多找客户” 靠谱得多。
更重要的是 “追踪机制”。每天花10分钟同步进度,每周做一次小复盘:哪些任务超额完成了?哪些卡住了?需要什么支持?别等月底才发现 “差太多”,小问题拖成大窟窿,再努力也难补。
团队不是 “凑在一起干活”,而是 “拧成一股绳使劲”
“团队怎么这么难带?” 这是很多管理者的日常困惑。有人觉得是招人没招对,有人觉得是激励不到位,但真正的关键是 “有没有共识”。就像拔河时,有人往前拽,有人往旁边拉,再有力气也赢不了 —— 团队的战斗力,从来不是个人能力的总和,而是 “方向一致” 的乘积。
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要先解决三个问题:
- 知道 “为什么干”:成员得明白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目标有什么关系。比如客服知道 “提高响应速度” 是为了 “提升用户复购”,而不只是 “完成KPI”,才会主动优化话术。
- 清楚 “怎么配合”:明确谁是牵头人,谁提供支持,遇到问题找谁协调。有个团队做活动时,市场部负责引流,销售部负责转化,却没约定 “客户信息怎么同步”,结果引流来的客户没人跟进,白白浪费了资源。
- 能看到 “干得怎么样”:定期公开进度,让每个人知道 “我们离目标还有多远”“自己的贡献有没有被看见”。没人愿意在 “不知道结果、不被认可” 的环境里一直努力。
简单说,团队打造的核心是 “共识 + 协作”。共识让大家方向一致,协作让大家效率更高。这不需要复杂的制度,可能只是每天5分钟的晨会同步进度,每周一次的复盘会夸夸做得好的人,遇到问题时一起想办法,而不是互相指责。
用北极星OGSM工具,把 “想” 变成 “做得到”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说:“道理都懂,但实操时还是容易乱。” 这很正常 —— 解决复杂问题,光靠 “意识” 不够,还需要 “工具” 帮忙。这里推荐一个战略落地工具:北极星OGSM。
它的核心逻辑是 “把模糊的目标变成清晰的行动”,分为四个部分:
- O(Objective,目的):你行动的核心方向(比如 “本季度通过提升华东地区销售额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注意要明确行动的意义,避免用 “提升业绩” 这种单纯的结果表述。
- G(Goal,目标):为了实现目的所设定的具体结果(比如 “华东地区月均销售额从50万涨到70万”“新客户成交占比不低于30%”)。目标要可量化,是衡量目的是否达成的直接体现。
- S(Strategy,策略):用什么方法实现目标?(比如 “重点开拓苏州、宁波两个新城市”“针对老客户推出推荐有礼活动”)。策略要聚焦,别贪多,3-5个核心策略就够了。
- M(Measure,衡量):如何追踪策略的执行情况与效果?(比如 “销售组每周提交苏州潜在客户拜访报告,记录沟通进展”“运营组每周更新老客户推荐数据,分析转化情况”)。衡量要明确追踪的内容和频率,以便及时调整。
举个例子:如果目的是 “3个月内通过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增强项目交付能力”,用OGSM拆解后会变成:
- O:3个月内通过提升团队跨部门协作效率增强项目交付能力
- G:跨部门项目平均沟通时长从5天缩短到4天,协作投诉为0
- S:建立 “跨部门对接人” 机制,每周开1次协作进度会
- M:运营组小王每周五下班前提交对接人沟通记录;组长在每周进度会后24小时内,同步协作问题及解决进展
用OGSM的好处很明显:目的有了 “目标” 做支撑,不会再空泛;目标有了 “策略” 和 “衡量”,能清晰追踪进度;团队成员明确了行动逻辑和追踪标准,协作时更有方向感,共识自然就有了。
最后想说:别让 “想” 停在起点
其实没人想做 “战略空想家”,也没人愿意看着目标落空。那些能把事做成的人,不是比别人聪明,只是更懂得 “把大目标拆小,把模糊变具体,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大家的行动”。
如果现在的你正卡在 “想做却没头绪” 的阶段,不妨试试用北极星OGSM工具画一张 “行动地图”—— 先明确核心目的,再设定具体目标,接着规划可行策略,最后确定衡量方式。不用追求完美,先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能落地的战略才叫战略,能达成的目标才叫目标,能一起使劲的才叫团队。
北极星OGSM是融云北极星旗下战略执行产品,是首款OGSM管理软件,一页纸打通战略到行动的OGSM管理工具,OGSM管理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步骤:业务规划、业务执行与业务复盘,对企业战略进行深度拆解与细化,确保战略精准落地。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