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SM:一张表格凝聚团队共识,助力敏捷应对市场变化
提起OGSM,我更愿意称它为 “一页计划表”。为何要将计划浓缩在 “一页” 之中?核心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沟通空间里,倒逼团队精准筛选那些能推动公司愿景实现的关键目标,将其清晰呈现于这张表格内,进而让所有人都能聚焦于有战略价值的工作规划。“一页” 的限制,本质上是要求团队围绕最重要、最具价值的事务,以结构化、有次序的表格形式推进计划,确保每一步都不偏离最初的方向,避免因目标分散而导致执行力稀释。
这种 “一页” 设计,在沟通场景中更是发挥着高效作用。无论是日常会议还是跨部门协作,使用OGSM时,只需重点汇报那些需要其他部门关注或协助的事项即可。像常规事务、已有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工作,本就是员工日常应完成的内容,完全无需在会议中反复提及。这样一来,就能彻底告别 “流水账式汇报”,让会议重心始终放在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上,极大缩短沟通时间,提升协作效率。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OGSM的 “一页” 版面限制反而成为了组织敏捷反应的助推器。主管明确工作大方向后,员工在充分理解方向的基础上,能够主动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上下协同确定最终需要执行的计划。通过这一张表格,主管与下属实现了 “共事”:双方清晰知晓工作进度与整体状况,形成了高度的目标共识。整个团队就如同一艘全速前进的船,有人掌舵把握方向,有人奋力摇桨推进,有人协调呐喊凝聚力量,每个人各司其职又彼此信任,即便遇到市场风浪,也能迅速调整,最终克服困难,抵达目标彼岸。
我长期在流通产业深耕,习惯与跨时区、跨文化、跨语言的合作伙伴共事,共同应对市场变动。在工作中,通过简单的表格讨论方案、修正偏差、提出新想法早已成为常态,而OGSM表格正是实现这一切的便捷工具,上手即用,能快速打通协作壁垒。
那么,一张完整的OGSM表格该如何填写?其实,表格中醒目的4个粗体字母,就对应着4个核心栏位,构成了计划的完整框架:
第一个是Objective(目的),它固定在表格最上方,是整个OGSM表格的 “精神内核”。目的需要明确团队的核心方向,比如 “提升本季度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所有后续工作指引方向,让团队清楚 “为什么而做”。
第二个是Goal(具体目标),它承接目的中的关键信息,并且必须包含数字、日期等可量化、可衡量的内容,将模糊的方向转化为具体的成果要求。例如,若目的是 “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那么具体目标就可以设定为 “截至本季度末,产品市场占有率从当前的15%提升至20%”,让团队明确 “要做到什么程度”。
第三个是Strategy(策略),它是实现具体目标的路径和方法,策略的制定需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定位。还是以 “提升市场占有率” 为例,若企业主打性价比,策略可以是 “推出针对下沉市场的平价系列产品”;若企业注重品牌调性,策略则可定为 “与知名IP联名,提升品牌曝光度”,明确 “通过什么方式做”。
第四个是Measure(检核),这是确保策略落地、体现执行力的关键环节,包含 “衡量指标” 和 “行动计划” 两个子项目。衡量指标用于评估策略执行效果,比如 “平价系列产品月销量达到5000件”;行动计划则细化到具体步骤,像 “3月10日前完成平价产品研发,3月20日前启动线上宣传”,让团队清楚 “具体要做什么、如何检验成果”。
在OGSM的实际应用中,有两个核心检核观念尤为重要。
第一个观念是:好的指标,是上下共同沟通的结果。员工 “自我控制” 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目标设定过程中的 “参与程度”。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在谈论MBO(目标管理)时,反复强调员工参与设定目标的重要性。当员工从项目启动阶段就参与会议、发表意见,在过程中主动贡献想法,他们对任务的认同感会显著增强。因为这件事与自己息息相关,他们也清楚来龙去脉,自然会更有 “当责” 意识,主动对工作结果负责。
让员工参与会议,还有一个隐藏价值:员工能更精准地把握主管的关注点。比如,主管重视成本管控和跨部门事前沟通,员工在设定检核指标时,就会主动将 “成本控制在预算内”“与XX部门完成事前对接” 纳入其中。这样不仅能确保工作贴合主管的核心要求,还能逐步建立起双方的信任与默契。当上下之间形成信任,下属会更有安全感和成就感,一旦确认自己在做 “对的事”,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形成 “参与度提升 — 认同感增强 — 执行力提高” 的正向循环。
第二个观念是:若难以找到合适的衡量指标,不妨以 “日期” 为核心来设定。这类指标以 “日期” 或 “时间” 作为检验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尤其适用于专案执行、活动计划等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静态的事务前明确具体的完成日期。比如 “4月5日前完成活动方案初稿”、“4月20日前完成活动场地确认”。
这些日期绝非随意设定,每一个都是 “关键时间节点”。只有在这4个关键日期前,如期完成对应的事项,才能确保团队始终走在通往目标的正确道路上。那么,如何保障到了日期,工作就能按计划推进呢?主管的监督动作很关键,而 “开会” 就是有效的监督方式之一。
开会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既可以融入例行的周会、月会,也可以根据关键日期自行确定频率。开会的内容则遵循 “检讨过去 — 确定未来 — 临时动议” 的逻辑。假设当前日期是6月20日,会议中可以先回顾 “6月15日前应完成的客户需求调研” 是否达标,分析未达标的原因;再明确 “6月25日前需完成的方案修改” 的具体分工;最后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以日期为指标的前提,是精准抓住 “关键时间 + 关键事项”,这能有效避免 “微型管理” 的弊端。简单来说,就是要充分信任员工,假设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事情会做完 = 事情会做好”,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空间,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不过,要让OGSM的价值充分发挥,选择一款合适的工具至关重要。这里强烈推荐北极星OGSM管理系统。它不仅完整保留了OGSM“一页浓缩、逻辑清晰” 的核心优势,还针对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优化升级。系统内置标准化的OGSM表格模板,支持团队在线协作编辑,无论是跨部门成员共同填写目标,还是主管实时修改意见,都能高效同步,避免了线下表格版本混乱、传输不便的问题。同时,系统能实时追踪各项任务的进度,衡量指标是否达成、行动计划是否滞后,打开系统一目了然。主管无需反复追问,就能掌握工作动态;员工也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体目标的关联,更有方向感。无论是中小型企业想要搭建规范的目标管理体系,还是大型企业希望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北极星OGSM管理系统都能成为得力助手,让OGSM从 “纸上计划” 真正转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 “实战工具”。

北极星OGSM是融云北极星旗下战略执行产品,是首款OGSM管理软件,一页纸打通战略到行动的OGSM管理工具,OGSM管理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步骤:业务规划、业务执行与业务复盘,对企业战略进行深度拆解与细化,确保战略精准落地。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电话17873558115(微信同号)咨询!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