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战略成 “空谈”:解码、重点锚定、行动落地的实战指南(附北极星OGSM工具)

不少企业在年度规划会上定下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可到了执行阶段却屡屡 “折戟沉沙”—— 目标沦为口号、行动与战略脱节、责任无人认领,最终只能看着蓝图变成泡影。深究背后的核心原因,并非团队执行力不足,而是缺少了 “战略解码” 这一关键环节,没能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可落地、可追溯、可问责的具体行动。

一、战略解码:搭建长期目标与具体行动的桥梁

所谓战略解码,并非简单的任务分配,而是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核心,层层拆解战略路径、明确重点措施,筛选出 “必须打赢的仗”,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行动的系统过程。它就像为战略装上 “导航系统”,确保每一步行动都精准指向最终目标,其落地需围绕三个核心环节层层推进:

首先,要锚定战略周期(通常以3年为一个周期),明确周期目标下的关键行动。这是战略解码的 “顶层设计”,需要先厘清:为了实现3年后的最终目标,企业必须完成哪些核心任务?比如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品牌升级等,这些任务构成了战略落地的 “骨架”。

其次,每个战略重点(或 “战略举措”)都需配套支撑指征。不能仅凭 “3年后自然能达成” 的空想推进,而是要明确:每个战略重点需要通过哪些指标验证进展?比如 “拓展新市场” 需配套 “新区域客户增长率”“渠道覆盖密度” 等指征,避免战略沦为空中楼阁。

更关键的是,要在3年周期中聚焦 “开局第一年”,将核心任务进一步浓缩为 “必赢之仗”。“必赢” 二字意味着这些事必须在第一年落地见效 —— 它们是支撑长期战略的基石,若第一年失守,后续两年再难挽回颓势。

最后,需将 “必赢之仗” 拆解为最小颗粒度的行动。明确每一项行动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限,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让每个人都清楚 “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个过程既需遵循 “MECE”(独立不交叉、穷尽不遗漏)的科学逻辑,又需根据企业实际灵活调整,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二、澄清战略重点:找准战略落地的 “核心引擎”

战略重点是企业战略的 “核心引擎”,指那些关系全局、决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任务 —— 可能是企业的优势领域,也可能是亟待补齐的薄弱环节。只有明确了战略重点,战略解码才有 “靶心”,否则再多行动也只是 “散弹打鸟”。

确定战略重点时,需跳出单一部门视角,站在公司全局、跨部门协同的层面思考 —— 比如 “提升产品竞争力”,绝非研发部单独能完成,还需营销、供应链、客服等部门联动。同时,战略重点的描述需具体精准,采用 “动词 + 宾语” 的结构(如 “搭建全渠道销售网络”“培育产品创新团队”),并符合MECE逻辑,避免空喊口号(如 “实现转型升级”)、模糊结果(如 “提升营业额”)或颗粒度过低(如 “做好员工关怀”)。

以B企业的转型案例为例,更能看清战略重点的关键作用。作为功能机时代出货量前五的头部企业,2011年智能机浪潮来袭时,B企业遭遇致命危机:功能机滞销、库存压垮现金流。面对绝境,企业重新制定3年战略,明确了三大核心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 “布局全面渠道,打造品牌”。鉴于智能机时代渠道从 “运营商主导” 转向 “线上 + 线下” 并存,企业拆解出三大子任务:搭建线下零售网络、维持运营商渠道规模、重塑品牌内涵,快速适配渠道变革。

第二个重点是 “塑造创新力,产出领先产品”。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市场认可的 “伟大产品”—— 这里的 “伟大” 绝非自封,而是以客户评价为标准,倒逼研发、设计、测试全流程升级,摆脱功能机时代的产品思维。

第三个重点是 “培育组织核心竞争力,推进人力资源变革”。功能机时代的 “躺平” 氛围让组织失去活力,企业因此调整分管团队、识别高潜人才,并重点培育营销与产品人才 —— 这两大领域正是智能机时代的 “核心能力支柱”。

正是这三大精准的战略重点,让B企业在危机中突围,至今仍稳居手机行业前五。可见,战略重点无需多,关键在于 “准”—— 能直击企业痛点,支撑全局目标。

三、明确 “必赢之仗”:守住战略落地的 “第一年关口”

若说3年战略是 “战争”,那么第一年的 “必赢之仗” 就是 “关键战役”—— 它决定了团队士气、资源走向,更影响后续战略的连贯性。但推进 “必赢之仗” 前,企业需先正视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创始人自身:“必赢” 不是口号,而是 “全方位准备”。老板需问自己:是否真的有把握赢?是否做好了资源调配、风险预判、长期坚持的准备?若只是口头喊 “必赢”,却不愿投入核心资源,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第二个挑战是团队士气:“必赢之仗” 需要全员进入 “作战状态”。若第一年失利,团队心态会瞬间分化 —— 核心成员信心受挫,观望者质疑战略,甚至合伙人会站出来反对,后续再难凝聚共识。

第三个挑战是战略连贯性:第一年目标是后续的 “基石”。若3年目标拆解为 “第一年2亿、第二年5-6亿”,而第一年连2亿都未达成,第二年既需补亏空又需冲新高,几乎不可能实现。这就像攀岩:业余选手只担心 “摔下去”,专业选手则会提前规划发力点;企业若在第一年偏离路线,后续再难稳住节奏。

“必赢之仗” 更是一块 “试金石”,能暴露企业隐藏的问题:

其一,测试老板的管理模式。若老板仍停留在 “事必躬亲” 的创业初期状态,团队会失去扛责能力 —— 老板把活都干了,没人愿意主动担责,“必赢之仗” 自然缺乏执行力量。

其二,测试团队凝聚力。若任务分配时人人 “能推就推”,说明团队只是 “一盘散沙”;只有有人主动站出来说 “我来”,才代表团队进入 “舍我其谁” 的作战状态。

其三,测试内部协同能力。平时看似平稳的企业,在 “必赢之仗” 的高压下,研产销矛盾会集中爆发:销售骂研发 “产品垃圾”,研发怨销售 “不懂技术”,供应链又被双方指责 —— 内部无法统一,何谈 “必赢”?

规划 “必赢之仗” 时,还需建立 “筛选器”,通过三个问题验证任务价值:一是 “输了会怎样?” 若输了对全局无致命影响,就不该列为 “必赢”;二是 “赢了是什么样?” 若无法勾勒具体场景(如市场份额达15%、客户满意度超90%),团队就没有明确方向;三是 “有迈不过的坎吗?” 若核心阻碍(如关键技术、资金)超出企业能力范围,需果断放弃,避免内耗。

同时,要遵循两大核心原则:一是 “攻守结合”,优先推进 “拓新客户、抢新市场” 等进攻性任务(直接 “打粮食”),再搭配1-2项防守任务(如完善流程、留住核心人才);二是 “长短兼备”,区分 “当年启动当年完结” 的短期任务,与 “贯穿3年打基础” 的长期任务,既不只顾眼前,也不空想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必赢之仗” 需指定 “挂帅人”,其角色是 “超级项目负责人”—— 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协同。且挂帅人的KPI需与 “打赢硬仗” 深度绑定,同时企业要明确 “能提供什么支持”,才能让其有信心、有能力推进任务。

四、关键指标与行动分解:打通战略落地 “最后一公里”

战略解码的 “最后一公里”,是将 “必赢之仗” 拆解为符合SMART原则的行动计划,最终转化为个人绩效指标,关联考核与问责。这一步最容易暴露企业的隐藏问题:

比如职责边界不清 ——“强化产品力” 该归研发、产品经理还是供应链?没人能说清时,参会者会急着 “画边界”,互相撇清责任;又如人才错配 —— 要么该担责的人能力不足,众人沉默;要么有人自告奋勇,老板却纠结 “给任务怕做砸,不给怕伤面子”。而聪明的老板会果断调整:若人岗不匹配,立刻让 HR 找替代者,绝不因 “面子” 耽误战略。

更尴尬的是 “没人接招”—— 任务分解到最后,只剩老板热血沸腾,团队毫无反应,这是典型的 “自嗨”,说明团队未进入作战状态。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摒弃 “物理分解”,采用 “化学分解”。“物理分解” 只是按部门分摊数额(如将10亿目标分给3个部门),却没说清 “怎么实现”;“化学分解” 则需明确行动路径 —— 比如 “抓收入”,要拆解到 “华北区域通过社群营销提升复购”“华东区域拓展政企客户”,让每个部门都清楚 “具体要做什么”。

北极星OKR知识库官网-别让战略成 “空谈”:解码、重点锚定、行动落地的实战指南(附北极星OGSM工具)插图

OGSM工具是 “化学分解” 的核心助力,但很多企业存在误区:将 “O(Objective)” 理解为 “目的”,实则 “O” 是 “价值与意义”,是行动的根本出发点。OGSM四要素的逻辑的是:“O(价值意义)” 明确 “为什么做”,“G(Goal)” 明确 “做什么(具体目标)”,“S(Strategic Actions)” 明确 “怎么做(核心行动)”,“M(Measures)” 明确 “怎么衡量(具体标准)”。

比如 “减肥” 的OGSM闭环:O是 “改善健康(体检指标正常)”,G是 “3个月减重10斤”,S是 “管住嘴(控制热量)、迈开腿(每周健身3次)”,M是 “每天热量摄入≤1800大卡、每周撸铁3次每次1小时”。

OGSM的核心价值是解决 “协同” 问题:纵向看,若上级讲透 “O”,下级能清晰承接 —— 上级的 “G” 和 “S” 会成为下级的 “O” 或 “G”,每一步行动都支撑上级目标;横向看,研产销部门对照各自OGSM,能快速发现偏差(如研发的 “S” 是否匹配销售的 “G”),及时调整,避免各自为战。

但要让OGSM落地,还需机制保障:跨部门作战小组需 “捆绑问责与分利”—— 若任务失败,全员承担责任;若成功,共享成果。同时要赋予项目经理实权,避免 “协调无力”;让作战成员的考核与项目挂钩,避免 “参会走过场”。

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征程:战斗拼勇气,战役比智慧,战争靠愿景。而战略解码,正是将愿景转化为智慧、将智慧转化为勇气的关键 —— 只有打通从战略到行动的全链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推荐工具:北极星OGSM管理系统

在战略解码的实践中,很多企业会因工具不当、落地无门而受阻,而北极星OGSM管理系统恰好能解决这些痛点。它以OGSM逻辑为核心,不仅能帮助企业清晰定义战略的 “价值意义(O)”,避免目标与意义脱节;还能通过可视化模块,让 “目标(G)、战略行动(S)、衡量标准(M)” 层层拆解、全程可追溯,杜绝 “战略悬在空中”。

对于跨部门协同难题,北极星OGSM管理系统支持纵向拉通上下级目标 —— 下级能实时看到自身任务与上级战略的关联,明确 “自己的工作为何重要”;横向则能打通研产销等部门的OGSM看板,一键识别协同偏差,避免 “各自为战”。

更关键的是,它能将 “必赢之仗” 的挂帅人、责任人、时间节点、资源需求全部纳入系统,与个人KPI自动关联,实现 “责任到人、考核到岗”,解决 “没人担责、执行无力” 的问题。无论是3年战略周期的规划,还是第一年 “必赢之仗” 的推进,北极星OGSM管理系统都能提供全流程支撑,让战略解码从 “纸上谈兵” 变为 “落地实效”,真正帮助企业将战略规划转化为行动与责任。

北极星OKR知识库官网-张瑞敏:管理界奥斯卡得主的智慧之光与企业进化之道​插图2

北极星OGSM是融云北极星旗下战略执行产品,是首款OGSM管理软件,一页纸打通战略到行动的OGSM管理工具OGSM管理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步骤:业务规划、业务执行与业务复盘,对企业战略进行深度拆解与细化,确保战略精准落地。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电话17873558115(微信同号)咨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