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底必须开这三场会,落地 “三会”、用好OGSM工具,让明年的目标清晰可触、稳步实现!
对于企业而言,年底不是终点,而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经营企业如同掌舵远航,关键节点的精准动作,决定了下一段航程的方向与速度。年底的核心任务,便是通过系统复盘沉淀经验,通过科学规划锚定未来 ——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三场 “关键会议” 的支撑。
你是否也曾面临这样的困惑:年初立下的营收目标半路夭折,核心业务推进中人才捉襟见肘,年底核算时预算超支却找不到根源?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藏在年底必须落地的 “三会工程” 里:战略规划会、人才盘点会、财务预算会。这三场会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搭建起企业明年发展的 “骨架”。
一、为什么年底必须开这三场会?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 “目标 - 资源 - 执行” 的闭环。年底的三场会议,正是为了打通这个闭环:
- 战略会定 “方向”:明确明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业务要加码、哪些要收缩,避免盲目扩张或错失机遇;
- 人才盘点会配 “兵力”:确保有足够的合格人才承接战略目标,避免 “战略宏大,无人落地” 的尴尬;
- 财务预算会备 “粮草”:合理分配资金资源,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战略落地和人才效能提供保障。
这三场会议如同三角支架,共同支撑起企业明年的发展蓝图。少了任何一环,蓝图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二、高效落地 “三会”:从 “走过场” 到 “出成果”
01 战略规划会:让方向清晰可落地
很多企业的战略会沦为 “老板独角戏”:老板激情澎湃地讲方向,管理层被动听会,员工更是一头雾水,最终战略停留在 PPT 上,无法落地。真正有效的战略会,必须是 “集体智慧的碰撞”。
参会人员要精准
核心高管必须到场,把控整体方向;腰部管理者不可或缺,他们是战略落地的 “中坚枢纽”;一线业务员必须参与 —— 正如任正非所说 “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他们最懂客户需求、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动态;必要时可邀请核心客户、投资人或行业顾问,带来外部视角的启发。
会前准备要充分
- 战略复盘:复盘今年目标达成情况,区分 “目标不合理” 和 “执行不到位” 的根源 —— 是市场环境突变,还是内部流程梗阻?哪些经验可以复用,哪些坑必须避开?
- 客户调研:明确明年的核心服务群体,他们的核心痛点是什么?现有产品服务是否能满足?是否存在未被挖掘的需求?
- 行业研判:与投资机构、行业协会沟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和竞争格局,避免闭门造车。
会议核心:敲定两大战略
- 业务战略:明确具体目标与资源布局。目标要量化,比如客户指标(服务多少新增客户、客户留存率多少)、财务指标(营收目标、利润占比、现金流要求)、创新指标(新品类数量、创新业务营收占比);布局要聚焦,根据现有资源实力,决定是深耕老业务巩固优势,还是适度开拓新市场、新赛道,避免 “撒胡椒面” 式资源浪费。
- 组织战略:优化流程、架构与机制。先梳理现有业务流程,形成 “获客 - 转化 - 交付 - 复购” 的闭合链条,再做 “加减法”;根据流程优化组织架构,比如合并重叠业务板块、整合分散的客户资源;搭建关键机制,明确决策流程(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激励规则(如何设计提成制、年终奖,避免 “干多干少一个样”)。
02 人才盘点会:先有人,再有事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每年最重要的两个会,一是人才盘点会,二是战略会,且人才盘点要排在前面。” 战略再完美,没有合适的人落地也是空谈。科学的人才盘点,要遵循 “需求 - 盘点 - 差距 - 弥补” 的逻辑:
第一步:盘 “需求”—— 锚定人才标准
根据战略会确定的业务目标,倒推关键岗位配置:比如明年要冲刺 5 亿销售额,需要多少销售、技术、运营人员?这些岗位的核心胜任力要求是什么(比如销售岗需要客户拓展能力,技术岗需要创新研发能力)?
第二步:盘 “人才”—— 多维度评估
人才不是 “静态标签”,而是 “动态多面体”。要从 “过去(绩效表现)、现在(胜任力匹配度)、未来(潜力)” 三个维度,结合价值观、敬业度、职业锚等指标综合评估。大企业常用的工具可参考:腾讯的人才盘点九宫格、华为的绩效潜能矩阵,核心是区分 “高绩效高潜力” 的核心人才、“高潜力低绩效” 的可培养人才、“低绩效低潜力” 的待优化人才。
第三步:盘 “差距”—— 量化缺口
- 数量差距:目标人数 - 在岗人数 - 内部晋升人数 + 预计离职人数 - 计划招聘人数;
- 质量差距:哪些岗位缺少核心人才?现有人员的能力短板是什么?哪些人才需要外部引进,哪些可以内部培养?
第四步:补 “差距”—— 精准施策
针对盘点结果制定行动方案:核心人才重点保留(优化激励机制);可培养人才制定定向培训计划(比如轮岗、导师带教);缺口岗位启动招聘(明确招聘标准和时间节点);低绩效人才进行沟通优化(调岗或淘汰)。
03 财务预算会:让资金匹配战略
财务预算不是 “简单算账”,而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资金分配方案。会议需由公司领导、财务负责人、各部门主管、预算编制人员共同参与,经过多轮研讨确定,核心是做好 “今年决算” 和 “明年预算” 两件事。
第一步:明确预算管理原则
先确定总体要求,比如 “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核心业务投入”;再统一各部门思想,避免 “部门本位主义”—— 不是单纯 “压预算”,而是让资金向高价值业务倾斜。
第二步:锁定核心指标
重点关注四大类指标:营业额、利润额、专项营收(如会员产品营收,如有相关业务)、成本费用。其中,营业额、利润额、专项营收是 “硬性考核指标”,与绩效挂钩;成本费用是 “指导性控制指标”,需合理管控而非一刀切。
第三步:科学编制预算
- 编制 “利润测试表”:各部门结合战略目标,上报明年计划开展的项目及所需资源,杜绝 “无依据填报”;
- 数据预测:基于今年实际数据,结合市场趋势,预测明年收入;再通过利润测试表,反推合理的利润目标;
- 指标上报与调整:将收入、利润预测数据报送管理层,管理层结合行业情况和企业战略,确认或调整指标;
- 测算成本费用:根据收入和利润目标,拆解各部门成本费用指标 —— 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交通费要结合出差频次、路途远近,避免 “按比例一刀切”。
第四步:动态调整预算
预算不是 “一成不变”,需实行 “逐月滚动管理”:每月结合实际执行情况,调整下月预算,尤其是费用指标,既要避免资金浪费,也要保障业务正常推进。
三、战略落地升级:用北极星OGSM工具实现闭环管理
做好 “三会” 后,如何让战略、人才、预算真正形成合力,避免 “规划与执行脱节”?推荐企业使用北极星OGSM工具,让战略管理更系统、更聚焦。
北极星OGSM工具是一套高效的战略落地框架,核心逻辑是 “目的 - 目标 - 策略 - 衡量指标” 的闭环,各环节定义及衔接如下:
- Objective(目的):基于战略会确定的核心方向,是企业发展的 “顶层意图”,比如 “明年成为细分领域TOP3”“打造区域内领先的客户服务体系”;
- Goal(目标):将目的量化拆解,形成可落地的具体指标,需与财务预算核心数据联动,比如 “营收突破8亿元,客户留存率提升至85%”“新品类营收占比达到20%”;
- Strategy(策略):明确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需衔接战略会的业务布局与人才盘点的团队建设要求,比如 “深耕华东市场 + 推出2款核心新品 + 搭建高绩效销售团队”“优化客户服务流程 + 组建专属售后支持小组”;
- Measure(衡量指标):设定评估策略执行效果的具体标准,确保每一步行动可追踪、可检验,比如 “华东市场Q1新增客户数≥500家”“新品上市3个月内复购率≥30%”“销售团队季度人均业绩达标率≥90%”。
通过北极星OGSM工具,企业可以将战略会的方向(目的)、财务预算的量化要求(目标)、业务推进的路径(策略)、执行效果的检验标准(衡量指标)串联起来,同时匹配人才盘点的团队能力支撑,形成 “可对齐、可追踪、可优化” 的战略管理体系,避免各环节各自为战,确保明年的计划真正从 “蓝图” 变为 “成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底的三场会议,是企业明年发展的 “地基工程”;而北极星OGSM工具,则是让地基之上的 “建筑” 更稳固、更高效的关键。赶紧行动起来,落地 “三会”、用好工具,让明年的目标清晰可触、稳步实现!

北极星OGSM是融云北极星旗下战略执行产品,是首款OGSM管理软件,一页纸打通战略到行动的OGSM管理工具,OGSM管理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步骤:业务规划、业务执行与业务复盘,对企业战略进行深度拆解与细化,确保战略精准落地。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电话17873558115(微信同号)咨询!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