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目标:通过本书了解OKR工作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原则。书中以一家创业公司的试错、成长历程为线索,帮助读者逐步熟悉并掌握该方法。
- 实施常见问题:目标制定时的困惑、执行中受业务压力影响的焦虑,以及早期目标设定过高 / 过低、表述模糊等问题均属正常,需在实践中逐步修正。
- OKR前身:MBO(目标管理法):源于HP公司,核心原则包括:
- 聚焦结果而非过程:告知下属目标(如 “本周三解决bug”),由其自主安排执行,可调动团队积极性;
- 以关键成果衡量绩效:优先解决商业问题,再考虑功能实现,避免无效投入。
- 实施核心步骤:设定有挑战性且可衡量的目标;确保团队不偏离目标;把握节奏,保持全员目标共识与协作。
- 应用场景:广泛适用于工作、生活及个人目标(如 “今年收入50万” 可作为个人OKR)。

汉娜与杰克的创业公司以 “将优质手工散装茶带入高档餐厅和咖啡店” 为使命,团队包括侧重产品设计的杰克(总裁)、侧重业务拓展的汉娜(CEO)及技术负责人。公司拥有茶叶供应商和线上交易平台,但买家较少,面临单边市场困境。
- 目标聚焦的重要性:创业需以正确方式做事 —— 明确产品、包装及目标客户群,避免偏离定位(如汉娜拓展中间供应商时需警惕违背初衷)。
- 团队共识建立:面对技术团队的质疑,需以目标为核心统一方向。英特尔案例提供启示:若自己被解雇,新CEO会如何决策?以此突破内部争论僵局。
- 创业本质:保持战略目标不变,灵活调整策略;若核心成员失去对目标的热情,创业易失败。
- OKR基础逻辑:目标(O)明确方向,关键成果(KR)量化进度。季度目标需有挑战性(成功率约50%),搭配3-4个具体KR。
- 实施步骤
- 团队共创OKR:避免负责人独断,确保全员共识;
- 聚焦核心目标:季度目标不宜过多(1个核心目标 + 3个KR最佳);
- 明确优先级:通过时间管理区分任务重要性;
- 责任到人:确保每个人清楚自身职责;
- 固定复盘节奏:每周花15分钟团队盘点进度。
- 常见问题及应对
- 剔除无关任务:如杰克过度投入与OKR无关的品鉴会,需果断调整;
- 理性应对生存压力:创业公司财务紧张时,应缩减非核心开支(如裁撤冗余人员),避免因 “面子” 导致整体失败;
- 避免内耗:禁止讨论与公司目标相悖的话题,减少无效争论。
- 状态管理:状态指标仅需每周回顾,无需过度投入精力盘点。
- 复盘频率
- 每周:各部门演示成果,即时解决问题;
- 中长期:季度、半年、年度全面盘点。
- 创业团队节奏:建议 “周一制定计划,周五召开胜利会议”,保持执行与复盘的闭环。
- 失败五大核心原因
- 缺乏优先级:若所有事 “同等重要”,则等同于 “都不重要”,需聚焦单一目标;
- 沟通不足:目标需渗透到运营各环节(如每周会议汇报、任务拆解支撑),“重复到不想说时,才真正被听见”(领英CEO杰夫・韦纳);
- 缺乏计划:仅靠意志力无法达成目标,需量化指标和路径设计;
- 时间错配:被 “紧急但不重要” 的事占用精力,需用 “重要 - 紧急矩阵” 聚焦核心;
- 轻易放弃:多数失败源于未持续跟进,成功企业的共性是 “失败后持续尝试”。
- 公司使命的作用:使命指引方向(如谷歌 “整合全球信息”),OKR提供里程碑。使命可按公式设计:“通过(价值主张)在(领域)(改善用户生活 / 解决痛点)”。
- OKR设定原则
- 目标需鼓舞人心、有时间期限(如季度目标);
- 由独立团队执行,确保目标 “真正属于团队”;
- KR需量化(如用户数、收入),避免与目标混淆;
- 固定沟通节奏:周一同步计划,周五检验成果。
- 团队OKR协同:产品团队(含产品、设计、技术等部门)需以公司级目标为核心,避免部门OKR与业务脱节,通过优先级排序对齐方向。
- 参会规模:10人左右(高管为主),禁止携带电子设备以集中注意力;
- 会前准备:提前收集员工对目标的建议;
- 流程设计:4.5小时会议(分环节 + 休息),通过 “收集建议 - 合并重复 - 投票排序” 确定3个核心目标;
- KR 平衡:覆盖用户、收入、满意度等维度,避免单一指标(如2个收入KR易导致失衡)。
- 核心:与公司目标强关联,避免模糊表述。例如将 “帮助销售团队达成目标” 量化为 “技术原因丢失的大客户不超过 3 个”“技术合格率 80% 以上”。
- 七步执行法:员工提建议→管理层讨论→部门拆解目标→CEO确认→子部门对齐→个人OKR制定(可选)→全员会议同步;
- 初次实践建议:全公司先设 1 个OKR,或选择独立团队试点,避免因失败失去信心。
通过OKR明确MVP的核心目标(如 “验证用户付费意愿”),搭配KR(如 “50个用户试用,付费转化率10%”),避免过度开发。
- 模板设计:
- OKR及信心指数(1-10分,3分以下标红,7分以上标绿);
- 上周优先任务及完成情况(未完成需说明原因);
- 下周3个核心任务(具体可执行);
- 风险与求助需求;
- 备注(补充其他重要信息)。
- 价值:强化目标共识,促进团队协作,避免周报沦为形式。
- 目标过多:公司级OKR建议1个(多业务线除外);
- 周期过短:避免以周 / 月为周期,季度目标更合理;
- 与绩效绑定:OKR是成长工具,而非考核标准;
- 缺乏追踪:需定期关注信心指数变化,避免季度末才发现问题。
- OKR与年度评估:OKR的核心是激发团队动力,而非绩效工具。大型企业需通过OKR打破部门壁垒,避免员工仅关注个人利益。
- 高绩效目标管理法
- 以目标驱动成功:目标需持续激励团队,而非一次性宣告;
- 挑战极限目标:OKR旨在识别 “最大可能达成的目标”,而非 “最稳妥的目标”;
- 实时追踪:每周进度与目标强关联(如销售额分解到周);
- 高效沟通:目标及进度需在邮件中清晰呈现,确保 3 秒内可获取;
- 混合式目标设置:结合自上而下(公司战略)与自下而上(团队建议),提升灵活性。
OKR的核心价值在于 “聚焦” 与 “成长”,通过持续实践、复盘和调整,逐步实现目标与团队能力的共同提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未申明原创且有标明来源途径版权的内容均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同时如若未注明版权信息得可能网本站编辑人员未能及时找到原作者信息,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北极星OKR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版权成果。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