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新能源企业专注工商业储能系统研发与应用,在 “双碳” 政策机遇下提出 “成为储能领域领军企业” 的目标,但因缺乏落地框架陷入困境:研发部门聚焦技术突破,生产部门关注产能提升,市场部门侧重订单获取,三者资源分配失衡;“提升市场份额” 等目标无量化标准,执行过程中因缺乏监控,多次出现产品与市场需求错配问题。

构建 “技术领先 - 产能适配 - 市场精准” 的储能产业生态,确立工商业储能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 18个月内完成2款新型储能系统研发,能量转换效率≥95%,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8%;
- 年产能从500MWh提升至1000MWh,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5%以上;
- 年度销售额突破3亿元,华东地区市场份额达20%,客户满意度≥90%。
- 技术端:与高校共建储能技术实验室,聚焦 “高转换效率 + 低成本” 核心需求,每季度开展技术评审;
- 生产端: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建立 “产能 - 订单” 动态匹配机制,每月调整生产计划;
- 市场端:采用 “区域聚焦 + 行业深耕” 模式,重点突破华东地区制造业客户,提供 “定制化方案 + 运维服务” 组合。
- 技术指标:能量转换效率、研发成本控制率、新型专利申请量(≥6项 / 年);
- 生产指标:产能达成率、产品合格率、生产交付周期(≤15天);
- 市场指标:销售额、华东地区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评分、重复采购率(≥60%)。
通过OGSM模型的推行,该企业实现了全方位提升:研发与生产部门通过目标对齐,新系统量产周期缩短30%;产能顺利提升至1200MWh,产品合格率达99.8%;华东地区市场份额达22%,超额完成销售目标,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2%。
北极星OGSM工具完美适配新能源行业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需求。其目标规划与拆解功能解决了研发、生产、市场等多部门的协同难题,确保资源精准投放;结果设定与量化让 “技术领先” 转化为可衡量的效率、成本指标;目标落地与执行功能将年度产能目标拆解为生产线改造、人员培训等具体任务;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能实时捕捉市场需求变化与生产质量波动。选择北极星OGSM,助力新能源企业在产业机遇中实现高质量增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未申明原创且有标明来源途径版权的内容均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同时如若未注明版权信息得可能网本站编辑人员未能及时找到原作者信息,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北极星OKR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版权成果。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